黑狐家游戏

静脉给药的操作流程,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欧气 4 0

本文目录导读:

  1. 静脉给药操作流程
  2.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3. 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全攻略》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起效迅速、能准确控制药物浓度等优点,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并非简单随意,若操作不当或存在疏忽,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熟练掌握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要点,了解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掌握正确的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静脉给药操作流程

1、评估患者

在进行静脉给药前,护士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等,对于长期输液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应提前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血管。

2、准备用物

根据医嘱准备相应的药物、注射器、输液器、消毒用品、止血带、治疗巾等,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质量及配伍禁忌。

3、选择穿刺部位

通常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于固定的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避开关节、静脉瓣、有疤痕或感染的部位。

4、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或酒精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 5cm。

5、穿刺

(1)操作者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30°角刺入静脉。

(2)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推进少许,确保针头在静脉内。

(3)固定针头,根据需要调节输液速度。

6、连接输液管

将输液器的头皮针插入注射器或输液瓶的针头内,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

7、安置患者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盖好被子,交代注意事项。

8、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调节合适的滴速,并在输液瓶上做好标记。

9、记录

记录穿刺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滴速等。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穿刺失败

(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进针角度和手法。

(3)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改善血管条件。

2、局部渗血、淤血

(1)穿刺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反复穿刺。

(2)固定好针头,避免牵拉、扭曲输液管。

(3)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渗血、淤血及时处理。

3、静脉炎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3)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减慢滴速。

(4)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定期更换输液部位。

4、空气栓塞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是否完好,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针头脱落、输液管破裂等情况。

(3)加压输液、输血时,要有专人守护,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5、发热反应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2)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避免输入致热物质。

(3)对于发热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解热等药物治疗。

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1、穿刺失败

(1)立即拔出针头,按压穿刺部位 5~10 分钟,直至止血。

(2)重新选择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2、局部渗血、淤血

(1)若渗血较少,可轻轻按压穿刺部位,促进止血。

(2)若渗血较多,应拔出针头,重新穿刺。

(3)对于淤血,可在 24 小时后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促进淤血吸收。

3、静脉炎

(1)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

(2)局部用 50%硫酸镁湿敷或超短波理疗。

(3)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

4、空气栓塞

(1)立即停止输液,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血氧浓度。

(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发热反应

(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解热等药物治疗。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是一项需要高度熟练和细心的工作,护士在进行静脉给药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静脉给药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标签: #操作流程 #并发症 #处理流程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