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化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显示,当前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发展趋势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与监管力度也将加大,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文目录导读:
资源化利用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资源化利用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资源化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资源化利用现状
1、资源化利用率逐年提高
近年来,我国资源化利用率逐年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资源化利用率为59.5%,较2017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0.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2%,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为96.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资源化利用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资源化利用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底,全国资源化利用产业规模达到4.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达到2.3万亿元,同比增长9.1%。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推动资源化利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推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资源化利用产业大力支持。
4、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在资源化利用领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如废钢利用、废塑料回收、废弃物焚烧发电等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在资源化利用装备制造、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1、资源化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尽管我国资源化利用率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资源化利用率为59.5%,而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源化利用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部分资源化利用产业产能过剩,如废钢、废塑料等;部分关键领域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如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装备。
3、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如资源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环保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如非法倾倒、乱排乱放等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资源化利用未来发展趋势
1、资源化利用率将持续提高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资源化利用率将持续提高,预计到2025年,我国资源化利用率将达到70%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
我国资源化利用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3、政策法规体系将逐步完善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将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将更加注重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保和公益事业。
我国资源化利用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将继续加大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动资源化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