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步骤
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本文详细介绍了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步骤,包括数据记录、高差计算、误差分析、成果整理等内容,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为工程测量人员提供了参考。
一、引言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程差,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工程施工、建筑物沉降观测等领域,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于测量仪器、观测环境、观测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在进行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二、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步骤
(一)数据记录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使用专门的记录表格,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记录表格应包括测量日期、天气情况、测站号、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前视读数、高差、高程等内容,记录时应认真仔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高差计算
根据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测站的高差,高差的计算公式为:
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在计算高差时,应注意将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的单位统一,通常为米(m)。
(三)误差分析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于测量仪器、观测环境、观测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环境误差等,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或减小。
1、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水准仪的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水准尺的分划误差等,为了消除仪器误差的影响,可以在测量前对水准仪进行检验和校正,确保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应使用精度较高的水准尺,并在使用前对水准尺进行检验和校正,确保分划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观测误差
观测误差主要包括读数误差、照准误差、估读误差等,为了减小观测误差的影响,可以采用多次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外界环境误差
外界环境误差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大气折光、风力等,为了减小外界环境误差的影响,可以选择在天气良好、温度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应使用防风罩等措施,减小风力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四)成果整理
在进行水准测量数据处理后,需要对测量成果进行整理,整理内容包括绘制水准路线图、计算各点的高程、编制测量成果表等,水准路线图应包括测站号、后视点、前视点、高差、高程等内容,测量成果表应包括测量日期、天气情况、测站号、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前视读数、高差、高程等内容。
三、实际案例分析
为了说明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下面以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需要进行地形测绘,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各点的高程,测量区域位于城市郊区,地势较为平坦,测量范围为 1km×1km。
(二)测量仪器
本次测量使用的仪器为 DS05 型水准仪,配套的水准尺为铟瓦水准尺。
(三)测量过程
1、在测量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水准点作为后视点,并在后视点上立尺。
2、按照选定的水准路线进行观测,每站观测高差后,应及时进行记录。
3、在观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
(四)数据处理
1、数据记录
根据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测站号 | 后视点 | 后视读数 | 前视点 | 前视读数 | 高差 | 高程 |
1 | BM1 | 1.234 | A | 1.567 | -0.333 | 100.000 |
2 | A | 1.345 | B | 1.678 | -0.333 | 99.667 |
3 | B | 1.456 | C | 1.789 | -0.333 | 99.334 |
4 | C | 1.567 | D | 1.890 | -0.323 | 99.011 |
5 | D | 1.678 | E | 2.001 | -0.323 | 98.688 |
6 | E | 1.789 | F | 2.112 | -0.323 | 98.365 |
7 | F | 1.890 | BM2 | 2.213 | -0.323 | 98.042 |
2、高差计算
根据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测站的高差,计算结果如下:
测站号 | 高差 |
1 | -0.333 |
2 | -0.333 |
3 | -0.333 |
4 | -0.323 |
5 | -0.323 |
6 | -0.323 |
7 | -0.323 |
3、误差分析
(1)仪器误差
本次测量使用的水准仪为 DS05 型水准仪,其精度为±0.5mm/km,在本次测量中,最大高差为 0.333m,其误差为:
误差=±0.5mm/km×0.333km=±0.167mm
由于误差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观测误差
本次测量采用了多次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以减小观测误差的影响,在本次测量中,每站观测了两次高差,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高差,观测误差主要包括读数误差和照准误差,读数误差主要是由于观测人员的读数不准确引起的,其误差一般在±0.1mm 以内,照准误差主要是由于观测人员的照准不准确引起的,其误差一般在±0.1mm 以内,观测误差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3)外界环境误差
本次测量在天气良好、温度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外界环境误差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4、成果整理
(1)绘制水准路线图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水准路线图如下:
(2)计算各点的高程
根据水准路线图和高差计算结果,可以计算出各点的高程,计算结果如下:
点名 | 高程 |
BM1 | 100.000m |
A | 99.667m |
B | 99.334m |
C | 99.011m |
D | 98.688m |
E | 98.365m |
F | 98.042m |
BM2 | 97.719m |
(3)编制测量成果表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测量成果表如下:
|测量日期|天气情况|测站号|后视点|后视读数|前视点|前视读数|高差|高程|
|---|---|---|---|---|---|---|---|---|---|
|2023 年 7 月 14 日|晴|1|BM1|1.234|A|1.567|-0.333|100.000|
|2|A|1.345|B|1.678|-0.333|99.667|
|3|B|1.456|C|1.789|-0.333|99.334|
|4|C|1.567|D|1.890|-0.323|99.011|
|5|D|1.678|E|2.001|-0.323|98.688|
|6|E|1.789|F|2.112|-0.323|98.365|
|7|F|1.890|BM2|2.213|-0.323|98.042|
四、结论
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步骤包括数据记录、高差计算、误差分析、成果整理等内容,在进行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误差分析和消除,以提高测量精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说明了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为工程测量人员提供了参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