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幻灯片 2:目录
1、输液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2、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3、空气栓塞的预防与处理
4、过敏性休克的预防与处理
5、烫伤的预防与处理
6、压疮的预防与处理
7、跌倒/坠床的预防与处理
8、管道滑脱的预防与处理
幻灯片 3:输液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皮疹等。
- 原因:
- 输入了致热物质,如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等。
- 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
- 输入的药液制品不纯。
- 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预防措施:
- 严格检查药液质量,如发现药液中有混浊、沉淀、变色、絮状物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前应洗手、戴口罩、帽子等。
-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如一次性输液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包装完好无破损。
- 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 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有发热、寒战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
- 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通知医生。
- 测量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等。
- 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及时抢救。
幻灯片 4: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炎症,常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
- 原因:
-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 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
-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如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等。
- 预防措施:
- 严格选择静脉,如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
- 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时,应先用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管道,再输注药液。
- 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 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的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
- 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 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 如局部出现溃疡,应给予清创换药处理。
幻灯片 5:空气栓塞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空气栓塞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气栓,随血流到达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当气栓阻塞肺动脉入口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甚至死亡。
- 原因:
- 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
-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
- 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出针头。
- 预防措施:
- 输液前应认真检查输液器的各连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松动。
- 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排除输液管内的空气。
- 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
- 液体输完后应及时拔出针头。
- 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 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以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
-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氨茶碱、地塞米松等。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及时抢救。
幻灯片 6:过敏性休克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过敏性休克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血清制品、食物等过敏原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原因:
- 患者对药物、血清制品、食物等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
- 药物剂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等。
- 患者的体质特殊,如过敏体质等。
- 预防措施:
-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已知的过敏原。
- 用药前应进行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等。
- 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 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有过敏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 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用药,让患者平卧,吸氧。
- 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1mg,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 15-30 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 1mg,直至症状缓解。
- 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 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 如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幻灯片 7:烫伤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烫伤是指由于热力、电流、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损伤和坏死的一种损伤。
- 原因:
- 热水袋、热汤、热粥等温度过高,直接接触皮肤。
- 热水袋、热汤、热粥等使用不当,如热水袋破裂、热汤溢出等。
- 红外线照射、烤灯等温度过高,直接照射皮肤。
- 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接触皮肤。
- 预防措施:
-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 热水袋、热汤、热粥等使用前应先测试温度,如温度过高,应先用毛巾等包裹后再使用。
- 热水袋、热汤、热粥等使用过程中应经常巡视,如发现热水袋破裂、热汤溢出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 红外线照射、烤灯等使用前应先测试温度,如温度过高,应调整好距离后再使用。
- 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接触皮肤。
- 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接触热源,如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等。
- 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如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15-30 分钟。
-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覆盖受伤部位,避免感染。
- 如受伤部位有水泡,应避免刺破水泡,以免引起感染。
- 如受伤部位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幻灯片 8:压疮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 原因:
- 长期卧床。
- 身体肥胖。
- 营养不良。
- 大小便失禁。
- 石膏、夹板等固定物的使用。
- 预防措施:
- 定期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刺激。
-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 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及时更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 石膏、夹板等固定物的使用应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
- 处理方法:
- Ⅰ期压疮:应采取减压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数、使用减压床垫等。
- Ⅱ期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措施,如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然后用碘伏消毒,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 Ⅲ期压疮:应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如清创、植皮等。
- Ⅳ期压疮: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清创、植皮、抗感染等。
幻灯片 9:跌倒/坠床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跌倒/坠床是指患者在医院内由于身体平衡失调或失去平衡而摔倒在地或从床上坠落。
- 原因:
- 患者年龄较大,身体虚弱,行动不便。
- 患者意识不清,如昏迷、谵妄等。
- 患者使用了镇静、催眠、降压等药物。
- 患者穿着不合适,如鞋子过大、过小、鞋底光滑等。
- 病房地面湿滑,如拖地后未及时擦干等。
- 预防措施:
- 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 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避免湿滑。
-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鞋子,如防滑鞋等。
- 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用床栏等保护措施。
- 处理方法:
- 立即将患者扶起,检查患者是否有受伤。
- 如患者有受伤,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
- 对跌倒/坠床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跌倒/坠床的时间、地点、原因、患者的病情等。
- 对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幻灯片 10:管道滑脱的预防与处理
- 定义:管道滑脱是指患者的各种引流管、输液管、气管插管等管道从体内脱出。
- 原因:
- 患者意识不清,如昏迷、谵妄等。
- 患者躁动不安,如高热、疼痛等。
- 管道固定不牢固。
- 管道长度过长。
- 患者自行拔出管道。
- 预防措施:
- 对患者进行管道滑脱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如使用胶带、缝线等。
- 保持管道长度适中,避免过长或过短。
- 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等保护措施。
- 处理方法:
- 立即将管道重新插入或连接好,并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 如管道无法重新插入或连接,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
- 对管道滑脱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幻灯片 11:总结
- 护理操作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当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幻灯片 12:谢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