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性审查台账由企业内部负责编制与执行。此台账记录企业合规性审查过程,包括审查主体、时间、内容等,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编制与执行细则需明确审查流程、标准及责任,确保审查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本文目录导读:
编制主体
企业合规性审查台账的编制与执行,由企业内部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协同企业法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具体职责如下:
1、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合规性审查台账,制定审查标准和流程,监督审查工作的实施,并对审查结果进行跟踪评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法务部门:负责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合规管理部门制定审查标准和流程,对审查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支持。
3、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审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
4、财务部门:负责审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确保企业财务合规。
5、其他业务部门:根据各自业务领域,配合合规管理部门开展合规性审查,确保业务活动合规。
编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合规性审查台账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确保审查范围全面。
2、系统性原则:合规性审查台账应具备系统性,涵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合同管理、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
3、动态性原则:合规性审查台账应具有动态性,根据法律法规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
4、实用性原则:合规性审查台账应具有实用性,便于实际操作和执行。
1、审查范围:包括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合同管理、信息披露、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税收政策等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审查标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制定审查标准。
3、审查流程:包括审查申请、审查实施、审查报告、整改落实、跟踪评估等环节。
4、审查结果:包括合规、不合规、待完善等类别,以及具体问题及整改措施。
5、审查档案:包括审查文件、审查记录、整改报告等。
执行细则
1、审查申请:各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前,应向合规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
2、审查实施:合规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报告。
3、审查报告:审查报告应包括审查依据、审查过程、审查结果、整改建议等内容。
4、整改落实:各部门根据审查报告,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
5、跟踪评估:合规管理部门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档案管理:合规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完整、规范。
监督与考核
1、监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合规性审查台账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考核:将合规性审查台账的编制与执行情况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
1、定期总结:合规管理部门定期对合规性审查台账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持续改进:根据法律法规变化、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不断优化合规性审查台账,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企业合规性审查台账的编制与执行工作有序、高效,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