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章测验
一、选择题
1、在关系模型中,关系的“元数”(arity)是指( )。
A. 行数
B. 元组个数
C. 关系个数
D. 列数
答案:D
解析:在关系模型中,关系的“元数”是指关系中属性的个数,也就是列数。
2、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 )。
A. 可以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 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 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3、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
A. 不可再分
B. 可再分
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唯一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不可再分。
4、设有关系模式 R(A,B,C,D),F 是 R 上成立的 FD 集,F = {D→A,D→B},则属性集 BD 的闭包(BD)+为( )。
A. BDA
B. ABD
C. BCD
D. ABCD
答案:D
解析:根据 Armstrong 公理系统,因为 D→A,D→B,BD→ABD,又因为 ABD→ABCD,BD)+ = ABCD。
5、设有关系模式 R(A,B,C,D),F 是 R 上成立的 FD 集,F = {A→B,B→C},那么属性 A 的闭包 A+为( )。
A. ABC
B. ABD
C. BCD
D. ACD
答案:A
解析:根据 Armstrong 公理系统,因为 A→B,B→C,A→ABC,A+ = ABC。
二、简答题
1、简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案: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含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在关系模型中,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关系操作集合: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等。
关系完整性约束:关系完整性约束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关系模型中提供了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2、简述 Armstrong 公理系统的三条推理规则。
答案:Armstrong 公理系统包含三条推理规则:
自反律:若 Y⊆X⊆U,则 X→Y 在 R 上成立。
增广律:若 X→Y 在 R 上成立,且 Z⊆U,则 XZ→YZ 在 R 上成立。
传递律:若 X→Y 和 Y→Z 在 R 上成立,则 X→Z 在 R 上成立。
3、设有关系模式 R(A,B,C,D),F 是 R 上成立的 FD 集,F = {A→B,B→C},试写出属性集 BD 的闭包(BD)+。
答案:根据 Armstrong 公理系统,因为 B→C,BD→CD,又因为 A→B,BD→AD,BD)+ = ABCD。
三、综合题
1、设有关系模式 R(A,B,C,D,E),F 是 R 上成立的 FD 集,F = {A→BC,CD→E,B→D,E→A},试求:
(1)属性集 AE 的闭包(AE)+;
(2)R 的候选码;
(3)判断 R 属于第几范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根据 Armstrong 公理系统,因为 A→BC,AE→BCE,又因为 E→A,AE→ABCDE,AE)+ = ABCDE。
(2)因为 A→BC,B→D,A→BCD,又因为 CD→E,A→BCDE,A 是 R 的候选码。
(3)因为 R 中存在非主属性 D 对候选码 A 的部分函数依赖,R 属于 1NF,不属于 2NF。
2、设有关系模式 R(A,B,C,D,E),F 是 R 上成立的 FD 集,F = {A→B,B→C,C→D,D→E},试求:
(1)属性集 AC 的闭包(AC)+;
(2)R 的候选码;
(3)判断 R 属于第几范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根据 Armstrong 公理系统,因为 A→B,B→C,A→BC,又因为 C→D,A→BCD,又因为 D→E,A→BCDE,AC)+ = ABCDE。
(2)因为 A→B,B→C,C→D,D→E,A 是 R 的候选码。
(3)因为 R 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候选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R 属于 3NF。
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章测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