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解析了Kubernetes 1.21版本的高可用部署方案,涵盖K8s高可用集群的部署步骤和关键配置,为用户提供了实现Kubernetes高可用性的实用指南。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Kubernetes(简称K8s)已经成为容器化技术领域的事实标准,作为企业级应用,Kubernetes的高可用性成为了企业用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针对Kubernetes 1.21版本,详细介绍高可用集群的部署方案,帮助读者深入了解Kubernetes集群的高可用架构。
Kubernetes高可用集群概述
Kubernetes高可用集群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多个节点协同工作,确保系统在单个节点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高可用集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点故障容忍:当集群中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能够接管其工作,保证集群整体可用性。
2、数据持久化:通过使用外部存储系统,如NFS、Ceph等,确保集群数据不会因为节点故障而丢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通过Docker Swarm、Consul、Kubernetes Ingress等机制,实现服务的高可用和负载均衡。
4、自动故障转移:在节点故障时,自动将故障节点的Pod、Service等资源转移到其他节点。
二、Kubernetes 1.21高可用集群部署方案
1、环境准备
(1)硬件要求:至少3台物理服务器,建议使用相同配置。
(2)操作系统:CentOS 7.6或更高版本。
(3)软件要求:Docker、kubeadm、kubelet、kubectl等。
2、集群规划
(1)Master节点:负责集群管理、资源调度等,通常部署2-3台。
(2)Worker节点:负责运行Pod,通常部署3-5台。
(3)存储系统:可选,如NFS、Ceph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部署步骤
(1)初始化Master节点
在Master节点上,执行以下命令初始化集群:
kubeadm init --pod-network-cidr=10.244.0.0/16
执行成功后,会输出如下信息:
Your Kubernetes control-plane has initialized successfully! To start using your cluster, you need to run the following as a regular user: mkdir -p $HOME/.kube cp -i /etc/kubernetes/admin.conf $HOME/.kube/config chown $(id -u):$(id -g) $HOME/.kube/config
根据提示,将admin.conf文件复制到$HOME/.kube目录下,并设置权限。
(2)部署网络插件
选择合适的网络插件,如Calico、Flannel等,执行以下命令部署:
kubectl apply -f <网络插件yaml文件>
(3)初始化Worker节点
在Worker节点上,执行以下命令:
kubeadm join <Master节点IP>:6443 --token <Token>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sha256:<CA证书哈希值>
根据提示,将输出的命令在Master节点上执行。
(4)验证集群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Master节点上,执行以下命令验证集群状态:
kubectl get nodes
所有节点应该处于Ready状态。
4、高可用集群扩展
(1)添加Master节点
在添加Master节点前,需要确保集群的Token和CA证书哈希值不变,在新增Master节点上,执行与初始化Worker节点相同的命令即可。
(2)添加Worker节点
在添加Worker节点前,需要确保集群的Token和CA证书哈希值不变,在新增Worker节点上,执行与初始化Worker节点相同的命令即可。
本文针对Kubernetes 1.21版本,详细介绍了高可用集群的部署方案,通过本文的讲解,读者可以了解到Kubernetes高可用集群的架构和部署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优化,以确保集群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