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具体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核实国有资产数量、分布、结构和使用状况,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配置、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提供基础依据。
清查范围
本次清查范围包括[具体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及所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清查基准日
清查基准日为[具体日期]。
1、账务清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以及对各项内部资金往来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2、财产清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
3、损溢认定,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报废及坏账损失等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认定。
4、完善制度,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开始时间 1]至[结束时间 1])
成立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部署清查工作任务。
2、单位自查阶段([开始时间 2]至[结束时间 2])
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清查工作要求,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填写资产清查报表,撰写资产清查报告,并将相关资料报送主管部门。
3、主管部门审核阶段([开始时间 3]至[结束时间 3])
主管部门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资产清查报表和报告进行审核,审核结果报财政部门。
4、财政部门抽查阶段([开始时间 4]至[结束时间 4])
财政部门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清查工作质量。
5、整改落实阶段([开始时间 5]至[结束时间 5])
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清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完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6、总结报告阶段([开始时间 6]至[结束时间 6])
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总结报告,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2、严格工作纪律,清查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如实反映资产清查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漏报。
3、确保工作质量,要按照清查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清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4、强化沟通协调,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资产清查工作。
5、建立长效机制,要以此次资产清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时间安排
本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自[开始时间]开始,至[结束时间]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具体时间段 1]:完成动员部署工作。
2、[具体时间段 2]:完成单位自查工作。
3、[具体时间段 3]:完成主管部门审核工作。
4、[具体时间段 4]:完成财政部门抽查工作。
5、[具体时间段 5]: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6、[具体时间段 6]:完成总结报告工作。
工作保障
1、人员保障,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确保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经费保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
3、技术保障,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资产清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我们将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状况,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提供有力保障,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