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采集管理办法强调合规之道,兼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旨在规范数据采集行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核心资源,数据采集作为数据生命周期的起点,其合规性、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尤为重要,为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我国政府近日发布了最新版《数据采集管理办法》,本文将根据最新规定,对数据采集管理办法进行解读,以期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
数据采集管理办法概述
《数据采集管理办法》旨在规范数据采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该办法共分为六章,包括总则、数据采集主体、数据采集活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数据采集主体
1、数据采集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采集主体应当依法取得数据采集许可,明确数据采集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期限。
3、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数据采集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责任人和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活动
1、数据采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和公共利益。
2、数据采集活动应当明确数据采集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期限,并取得相关数据主体的同意。
3、数据采集活动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采集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和数据安全措施。
2、数据采集主体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的安全。
3、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对采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人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法律责任
1、数据采集主体违反本办法,未依法取得数据采集许可、未履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义务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2、数据采集主体泄露、损毁、篡改数据,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予以处分。
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办法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数据采集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采集活动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关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该办法,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共同推动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