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共筑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通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诸多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犹如农村发展的“血管”和“筋骨”,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不明确、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发展,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管护责任又该如何落实呢?
从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呈现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局面,道路交通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水利设施由水利部门管理,电力通信由电力通信企业负责,教育医疗由教育卫生部门主管等,这种分散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协调困难等问题,当出现基础设施损坏、故障等问题时,往往出现推诿扯皮、相互指责的现象,难以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明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要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管理资源,明确各部门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职责交叉和空白,可以成立专门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部门的管护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管护标准、责任追究等内容,为管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各部门和社会主体的行为,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妥善管护,要加强执法监督,对破坏、损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维护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要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通过PPP 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中来,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农民自觉爱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管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管护的良好氛围。
明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不明确、不到位等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家园而努力奋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