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从法律视角规范了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呵护,旨在确保未成年人在信息时代享有隐私权益,同时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隐私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本文将从法律视角出发,探讨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措施与规范。
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依据
1、《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2、《网络安全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3、《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措施
1、加强立法与执法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方式、法律责任等。
(2)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2、加强网络监管
(1)加强网络平台监管,督促网络运营者落实未成年人隐私保护责任。
(2)加强对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领域的监管,严防未成年人隐私泄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加强家庭教育
(1)引导家长关注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家长要监督孩子使用网络,防止孩子泄露个人信息。
4、加强学校教育
(1)学校要开展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家长、学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认识。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规范
1、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
(1)网络运营者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时,应当明确告知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
(2)网络运营者不得过度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不得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用于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用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存储与传输
(1)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性。
(2)网络运营者不得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传输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
3、个人信息删除与修改
(1)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修改其个人信息。
(2)网络运营者应当及时响应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请求,删除、修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从法律、教育、家庭等多个层面入手,共同呵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