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解读,深入剖析管理办法要点,旨在强化政务数据安全,开启保障信息安全新征程。
本文目录导读:
《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出台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信息系统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政务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为加强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政府出台了《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1、明确政务信息安全责任主体
《办法》规定,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明确政务信息安全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
2、强化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要求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安全检查与监督等内容,加强政务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3、完善政务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办法》强调,要运用先进技术保障政务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4、加强政务信息安全监督检查
《办法》规定,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政务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对违反《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严格政务信息安全保密
《办法》明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务信息,应当严格保密,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6、加强政务信息安全国际合作
《办法》鼓励政府部门在国际上开展政务信息安全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政务信息安全水平。
《办法》实施意义
1、提高政务信息安全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促进政务信息系统健康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增强公众对政务信息安全的信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推动政务信息安全技术进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共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