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出台《云南质量管理条例》,旨在通过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云南省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南实际,制定出台了《云南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共九章六十七条,涵盖了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旨在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明确质量监督管理原则
《条例》明确提出了质量监督管理的五项原则:一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二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三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四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五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健全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条例》明确了质量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包括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条例》规定,质量监督检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法依规、科学合理;二是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三是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四是规范程序、提高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质量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安全质量、环保质量等,监督检查方式包括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抽查检查等。
强化质量责任追究
《条例》明确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质量法律法规、造成质量事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对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推动质量提升
《条例》强调,要充分发挥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一是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水平;二是推进质量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四是强化质量宣传,营造质量发展氛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条例》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质量治理,加强与国际质量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提升云南省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云南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云南省质量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条例》为依据,全面提升质量,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