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法治意识、道德观念、公民素养、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其内涵涵盖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遵守与践行,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积极承担公民责任。培育策略涉及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等多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本文目录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本文将围绕道法课标五大核心素养,探讨其内涵与培育策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1、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认知:学生能够理解道德规范,辨别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道德情感: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3)道德意志:学生能够坚定道德信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到诚实守信、见义勇为。
(4)道德行为:学生能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2、法治素养
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树立法治观念。
(2)法律知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
(3)法律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法治实践,提高法治素养。
3、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关心国家和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使命感: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精神:学生能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创新。
(2)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1、加强道德教育
(1)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
(2)发挥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3)注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2、强化法治教育
(1)开设法治课程,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组织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的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治教育质量。
3、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探索培育策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标签: #道德法治核心素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