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大纲旨在为数据挖掘研究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教学,涵盖数据挖掘核心理论及实践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带领学生踏上探索数据挖掘领域的学术之旅。
本文目录导读: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数据挖掘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数据挖掘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课程内容涵盖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工具以及实际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课程目标
1、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数据挖掘算法等关键技术;
3、熟悉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和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能够独立进行数据挖掘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数据挖掘概述
- 数据挖掘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和流程;
- 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2、数据预处理
- 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数据规约等;
- 数据质量评估与优化。
3、特征选择
- 特征选择的重要性及方法;
- 基于信息增益、卡方检验、相关系数等特征选择算法;
- 特征提取与降维技术。
4、关联规则挖掘
- 关联规则挖掘的基本原理及算法;
- Apriori算法、FP-growth算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关联规则挖掘的应用实例。
5、聚类分析
-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K-means算法、层次聚类算法等;
- 聚类分析的应用实例。
6、分类与预测
- 分类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算法;
- 分类与预测的应用实例。
7、数据挖掘工具与平台
- 常用数据挖掘工具及平台介绍;
- R、Python、Spark等编程语言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 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
8、数据挖掘项目设计与实施
- 数据挖掘项目流程及关键步骤;
- 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挖掘项目实战演练。
9、数据挖掘应用领域
- 数据挖掘在金融、医疗、电商、社交网络等领域的应用;
- 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30%)、项目报告(30%)、期末考试(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报告和项目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数据挖掘项目;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程安排
1、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
2、教学进度安排:
- 第1-4周:数据挖掘概述、数据预处理;
- 第5-8周:特征选择、关联规则挖掘;
- 第9-12周:聚类分析、分类与预测;
- 第13-16周:数据挖掘工具与平台、数据挖掘项目设计与实施;
- 第17-20周:数据挖掘应用领域、课程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工具和实际应用,为今后从事数据挖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