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旨在强化金融行业数据安全治理,确保金融稳定与发展。该办法全面规范数据安全,为金融领域提供安全保障。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背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数据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对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保障金融行业数据安全,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为加强金融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银保监会于近日发布了《银保监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下是对《办法》的详细解读。
1、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以及与金融机构有数据交互的第三方机构。
2、数据安全责任
(1)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2)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在与金融机构进行数据交互时,应当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3、数据分类分级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数据安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数据加密:金融机构应当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安全。
(3)访问控制: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数据的非法访问。
(4)数据备份与恢复:金融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制定数据恢复预案,确保数据安全。
5、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1)事件报告: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金融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银保监会报告。
(2)事件调查:银保监会将组织调查,查明事件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3)事件整改:金融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监管措施
银保监会将加强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办法》的金融机构,将依法予以处罚。
意义
《办法》的发布,对于加强金融行业数据安全治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强化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2、规范数据安全行为: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规范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3、降低数据安全风险:通过数据分类分级、风险评估、事件处置等措施,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4、保障金融稳定与发展:保障金融行业数据安全,为金融稳定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办法》的发布对于加强金融行业数据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融机构应积极落实《办法》要求,加强数据安全工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