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制定细则以保障科研信息安全,通过筑牢数据安全防线,确保实验室数据安全与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验室作为科研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大量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任务,数据安全是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基石,也是国家科技安全的组成部分,为加强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保障科研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销毁的全过程。
2、依法依规,分级分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实验室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3、责任到人,协同管理:明确实验室数据安全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制,加强部门间、人员间的协同管理。
4、技术保障,持续改进: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数据安全。
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职责
1、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数据安全政策、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实验室数据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处理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研究人员:负责实验室数据安全的使用、存储和备份,遵守数据安全规定,不得泄露、篡改、非法获取他人数据。
4、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建设,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提供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支持。
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1、数据分类分级: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性等因素,将实验室数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实施分级保护。
2、访问控制:对实验室数据实行严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应数据。
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采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泄露、篡改。
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实验室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并在数据丢失、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5、安全事件处理:建立健全安全事件报告、调查、处理和通报制度,及时应对和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安全培训与宣传: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数据安全氛围。
附则
1、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管理办法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3、本管理办法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为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