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程序,详细解读包括认定条件、程序、证书管理等,并附实施指南,旨在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制定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旨在对《办法》进行详细解读,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实施指南。
1、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废弃物资源化、废物资源化、能源资源化、土地资源化等。
2、认定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格;
(2)具有稳定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3)具备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
(4)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5)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认定程序
(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2)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现场核查;
(3)审核合格的,由主管部门颁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
(4)证书有效期为5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政策支持
(1)税收优惠: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2)财政补贴: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补贴;
(3)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
实施指南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要充分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办法》的有效实施。
2、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明确资源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和措施。
3、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5、加强宣传与培训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宣传,提高员工资源综合利用意识,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资源综合利用技能。
6、加强监督检查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办法》,积极投身资源综合利用事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 #管理办法解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