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实施,旨在加强网络安全审查,自实施之日起强化国家信息安全防线。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审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办法的出台,旨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严峻,一旦遭到攻击,将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国家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大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存储在国外,一旦遭受泄露,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网络安全审查工作,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保护范围和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2019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共分为六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范围:明确了网络安全审查的范围,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活动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
2、审查主体:明确了网络安全审查的组织实施主体,包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审查程序:规定了网络安全审查的程序,包括申报、审查、决定、整改等环节。
4、审查内容:明确了网络安全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安全、可控性等方面。
5、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6、附则:对办法的实施时间、解释等做出了规定。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实施意义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可以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购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具备较高的安全防护能力,降低安全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审查有助于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在境内存储、处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3、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网络安全审查有利于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为全球网络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4、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网络安全审查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提高企业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实施,为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加强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共同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法规正式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