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要点总结如下:该法强调全方位保障数据安全,核心要点包括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数据跨境传输、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旨在构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确保数据安全与经济发展同步。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为了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我国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以下将从核心要点出发,对《数据安全法》进行全方位解析,以期为广大用户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定义及分类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定义,即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篡改、破坏或者泄露,保障数据安全、可靠、可用,根据数据安全风险程度,将数据分为以下三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重要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重大经济利益的数据,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数据等。
2、一般数据:除重要数据外的其他数据。
3、敏感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的数据。
数据安全责任主体及义务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责任主体,包括数据处理者、数据收集者、数据存储者、数据传输者等,各类责任主体需履行以下义务: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所处理的数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数据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员工的数据安全教育培训。
5、依法处理数据:依法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删除数据。
数据安全监管与执法
《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监管,监管部门有权对数据处理者进行现场检查、询问、查阅相关资料等,对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据安全法》鼓励数据处理者参与国际数据安全合作与交流,推动数据安全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
数据安全争议解决
《数据安全法》规定,数据处理者与数据主体之间发生数据安全争议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改正、暂停业务等。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数据处理者需认真学习贯彻《数据安全法》,切实履行数据安全责任,共同维护国家数据安全。
标签: #核心内容解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