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计算涉及具体方法和文件要求。需明确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处理和再利用等步骤。文件要求需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解析计算方法和文件要求,为读者提供参考。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如何计算进行详细解析,并对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梳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计算方法
1、定义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是指在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将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总量 / 建筑垃圾总量)× 10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计算步骤
(1)收集数据:需要收集建筑垃圾的总量和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总量,建筑垃圾总量可以通过施工现场的实际测量和统计得出;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总量可以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筛选、分拣等处理工艺得到。
(2)分类处理:将建筑垃圾按照性质、成分、规格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砖块、混凝土、钢筋、木材、塑料等。
(3)分拣回收:对分类后的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回收,将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提取出来,如钢筋、木材、塑料等。
(4)计算资源化材料总量:将提取出的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进行称重、计量,得出总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计算资源化利用率:根据公式,将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化材料总量除以建筑垃圾总量,得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文件要求
1、《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GB/T 50411-2019)
该规范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设备选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计算方法、数据收集、报告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建环〔2019〕3号)
该办法明确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政策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计算、数据统计、报告提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评价标准》(DB11/T 1176-2019)
该标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计算、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及文件要求对于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解析,有助于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办法和标准执行,确保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顺利进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