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据安全法实施后,多起违规案例频发。涉及非法收集、存储、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等。法律重拳出击,剖析这些典型违规案例,旨在强化数据安全意识,保障数据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我国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仍有部分企业或个人无视法律法规,触碰数据安全的红线,本文将梳理近年来一些典型的违反数据安全法的案例,以警醒社会各界。
企业内部数据泄露
案例一: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泄露用户数据
2018年,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一名员工因个人原因将公司内部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泄露给了外部人员,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邮箱等个人信息,涉及数百万用户,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公司被责令整改,并对涉事员工进行了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案例二:某金融科技公司泄露客户交易数据
2019年,某金融科技公司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客户交易数据泄露,泄露的数据包括客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交易记录等敏感信息,事件发生后,该公司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并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第三方服务商违规使用数据
案例三:某电商平台合作伙伴泄露用户数据
2020年,某电商平台与一家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第三方服务商未经用户同意,将用户数据用于广告推广等商业目的,事件曝光后,该电商平台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对第三方服务商进行了处罚。
案例四:某外卖平台泄露用户位置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1年,某外卖平台因与合作商家的数据共享问题,导致用户位置信息泄露,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事件发生后,该外卖平台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对合作商家进行了处罚。
个人信息非法收集、使用、泄露
案例五:某企业非法收集用户隐私数据
2020年,某企业未经用户同意,通过手机应用非法收集用户隐私数据,包括地理位置、通讯录、短信记录等,事件曝光后,该企业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案例六:某电商平台泄露用户购物记录
2021年,某电商平台因数据安全漏洞,导致用户购物记录泄露,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购物记录等敏感信息,事件发生后,该电商平台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跨境数据传输违规
案例七:某科技公司非法跨境传输用户数据
2020年,某科技公司未经用户同意,将用户数据非法传输至境外服务器,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事件曝光后,该科技公司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数据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数据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对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企业也需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切实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对于个人而言,要提高数据安全意识,防范数据泄露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环境。
标签: #数据安全法违规案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