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数据安全法》深度解读涵盖全面加强数据保护,旨在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环境。解读涵盖法规要点及实施细节,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权威指导。
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出台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泄露、滥用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为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1、数据安全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侵犯个人权益,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最小化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仅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
(3)安全保护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损毁、丢失等。
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处理者应当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数据处理者应当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3)数据安全责任制度: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落实数据安全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安全监管
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监管的职责和权限,包括:
(1)数据安全监管机构:国务院设立国家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监管工作。
(2)数据安全监管措施:数据安全监管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监管措施: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4、数据安全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法律责任,包括:
(1)数据处理者违反数据安全法规定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安全事件责任人违反数据安全法规定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数据安全法实施意义
1、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资源合理利用。
3、保护个人权益,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4、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2021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各方应共同努力,全面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