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深度解读,旨在规范数据治理,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细则详尽解析管理办法,为我国数据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为了加强数据资源管理,规范数据处理行为,我国于2021年9月发布了《数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细化《数据管理办法》内容,提高数据治理水平,国家数据管理部门出台了《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细则概述
《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共分为六章,包括总则、数据分类分级、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开放与共享、数据安全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细则明确了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数据收集与处理要求、数据开放与共享机制、数据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分级,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和敏感数据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数据在收集、处理、开放和共享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1、基础数据:指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数据,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数据,基础数据要求开放共享,为全社会提供数据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重要数据: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数据,如金融、能源、交通、卫生、教育等数据,重要数据在开放共享时,需进行脱敏处理,确保数据安全。
3、核心数据:指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数据,如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数据,核心数据原则上不开放共享,仅在特定情况下经批准后共享。
4、敏感数据:指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等数据,敏感数据在收集、处理、开放和共享时,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数据收集与处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合法、合规:数据收集与处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等。
2、明确目的:数据收集与处理需明确目的,不得超范围、超时限收集和使用数据。
3、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靠,不得篡改、伪造、隐瞒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安全: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
数据开放与共享
《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了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原则和机制:
1、鼓励开放:基础数据和重要数据应鼓励开放共享,为全社会提供数据服务。
2、依法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可依法共享。
3、优先共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数据,应优先开放共享。
4、跨部门共享:鼓励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促进数据资源整合。
数据安全保障
《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技术保障:采用加密、脱敏、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2、管理保障: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数据安全培训和教育。
3、监督检查:对数据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4、应急响应: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数据安全事件。
《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出台,为我国数据治理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数据管理,促进数据资源合理利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