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优点
一、引言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的数据,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系统采用了三级模式结构,即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这种结构具有许多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优点。
二、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定义
1、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2、模式(Schema):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内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三、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优点
1、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逻辑结构变化的影响,数据库系统通过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逻辑数据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数据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像,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2、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修改或删除,数据库系统通过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安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用户身份验证: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用户身份验证来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加密: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或篡改。
3、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一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数据库系统通过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完整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外模式/模式映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外模式/模式映像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模式/内模式映像来限制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共享性:数据共享性是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系统通过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共享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外模式: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不同的外模式,从而访问和使用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
模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模式来定义数据库中的公共数据,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5、数据一致性: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满足一定的一致性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系统通过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外模式/模式映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外模式/模式映像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通过模式/内模式映像来限制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四、结论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具有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共享性和数据一致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数据库系统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库,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