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数据治理指引原文解读深入分析,旨在构建数据治理新框架。指引内容涵盖数据治理原则、框架和实施路径,为银行业数据治理提供指导。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业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数据治理已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为规范银行业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数据治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本文将深入解读《指引》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银行业机构构建数据治理新框架。
《指引》概述
《指引》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明确了《指引》的适用范围、目的和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治理架构:阐述了数据治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治理流程。
3、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措施。
4、数据安全管理:明确了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要求和措施。
5、数据标准管理:规范了数据标准体系、数据元和数据分类。
6、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明确了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和措施。
7、附则:规定了《指引》的施行时间和解释权。
1、数据治理架构
《指引》强调银行业数据治理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架构,包括数据治理委员会、数据管理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团队等,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战略和规划,数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数据治理工作,数据质量管理团队负责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
2、数据质量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指引》指出,银行业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确保数据质量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和数据类型。
(2)一致性:确保数据质量标准在各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得到统一执行。
(3)有效性:确保数据质量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数据质量。
(4)持续改进:持续优化数据质量管理流程,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安全管理
《指引》要求银行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可用,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2)制定数据安全策略,包括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和消除数据安全隐患。
4、数据标准管理
《指引》规范了数据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数据分类和编码体系,银行业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确保数据在各个业务领域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
5、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指引》明确了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使用、共享、备份、归档和销毁等环节,银行业应确保数据在生命周期内得到有效管理,避免数据泄露、丢失和滥用。
《银行业数据治理指引》的发布,为银行业数据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银行业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指引》精神,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为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