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包括对数据的安全级别进行分类,如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等。详解中,分类依据包括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等,实施要点则涵盖数据分类管理、保护措施及监控等环节,以确保数据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资产,保障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我国制定了《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中的分类依据与实施要点,以期为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标准规范
1、分类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准》将数据分为以下五类:
(1)基础数据: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履行职责或开展业务活动中产生、收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提供、公开的数据。
(2)业务数据: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收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提供、公开的数据。
(3)个人数据:指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健康信息、通信记录等。
(4)敏感数据: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利益的数据。
(5)其他数据:指除上述四类数据外的其他数据。
2、分级标准
根据数据安全风险程度,将数据分为以下五级:
(1)一级:最高安全风险,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利益。
(2)二级:较高安全风险,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利益造成一定影响。
(3)三级:中等安全风险,可能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正常运营或个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四级:较低安全风险,可能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正常运营或个人隐私造成轻微影响。
(5)五级:无安全风险,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正常运营或个人隐私无影响。
实施要点
1、数据分类
(1)明确数据分类范围,按照《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
(2)建立数据分类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分类责任人。
(3)定期开展数据分类工作,确保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数据分级
(1)根据数据安全风险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级。
(2)制定数据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分级责任人。
(3)定期开展数据分级工作,确保数据分级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数据安全防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提供、公开等环节的安全。
(3)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4、数据安全培训
(1)对数据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其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
(2)开展数据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意识。
(3)建立数据安全激励机制,鼓励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
《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数据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