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全面规范数据安全管理,重点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要点包括数据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应对等。通过图解解析,旨在护航数字时代,构建安全生态,为我国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概述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于2021年6月1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旨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1、数据安全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原则,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安全发展原则:在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安全优先,确保数据安全。
(2)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侵犯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3)权益保护原则:保障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对数据安全事件及时处理,减轻损失。
(4)安全责任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承担数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2、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分级,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3、数据处理活动
数据处理活动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采取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3)对数据安全事件及时处理,减轻损失。
(4)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数据。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了规定,包括:
(1)数据安全事件报告:数据处理者发现数据安全事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数据安全事件调查: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数据安全事件处理: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数据安全事件的影响,保障数据安全。
5、数据安全监督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数据安全风险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数据安全法实施意义
1、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促进数据开发利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3、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构建安全、可信、可持续的数据生态。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据安全法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数据处理者应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构建安全、可信、可持续的数据生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