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储存管理办法》最新版出台,旨在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管理体系。该办法规范了电子数据的存储、使用和安全管理,以保障信息安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规范电子数据储存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我国出台了《电子数据储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从《办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子数据规模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数据泄露、数据孤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数据储存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了《电子数据储存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电子数据储存行为,保障信息安全。
1、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电子数据的储存、管理、使用等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确保电子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损坏等。
(2)合法合规: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
(3)高效利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3、数据储存要求
(1)存储环境:电子数据储存设施应具备防雷、防潮、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
(2)存储介质: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存储介质。
(3)数据备份: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管理要求
(1)数据分类:根据数据性质、敏感程度等因素,对电子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2)数据访问控制:建立健全数据访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审计:对电子数据存储、管理、使用等活动进行审计,确保合规。
5、数据使用要求
(1)数据共享: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尊重数据主体权益的前提下,推动数据共享。
(2)数据开放:依法公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数据。
(3)数据安全评估: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等数据的开放和使用进行安全评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意义
1、提高数据安全水平:通过规范电子数据储存管理,降低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保障信息安全。
2、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优化政府治理:通过规范电子数据储存管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4、增强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降低数据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电子数据储存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子数据储存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办法》精神,切实加强电子数据储存管理,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