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6月10日出台,并于同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的出台旨在筑牢数字时代安全防线,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个人信息,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了《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共分为九章,包括总则、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认证、法律责任、附则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数据安全法》进行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明确数据安全保护主体和责任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主体,包括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和数据安全服务机构,数据控制者是指对数据负有控制权、管理权或者处置权的单位或者个人;数据处理者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数据安全服务机构是指为数据安全提供咨询、评估、检测、认证、培训等服务的单位。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控制者和数据处理者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包括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数据安全审查、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等,对于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制度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制度,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数据,其安全保护要求不同,对于核心数据,法律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分类分级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数据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控制者和数据处理者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数据,法律要求进行数据安全审查。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推动数据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数据安全法》鼓励数据安全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安全认证,推动数据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通过数据安全认证,可以促进数据安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加大法律责任力度
《数据安全法》对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与施行,为我国数据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在数字时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加强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共同筑牢数字时代安全防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