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详解采血容器选择,强调医疗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规范采血容器使用顺序,保障医疗质量。
本文目录导读:
采血容器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工具,其选择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份详细的采血容器选择指南,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在医疗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过程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采血容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采血容器分类及特点
1、真空采血管
真空采血管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的采血管,具有以下特点:
(1)真空度稳定,可确保血液样本在采集过程中不发生溶血、凝固等变化;
(2)容量多样,可满足不同检验项目的需求;
(3)采用密封盖设计,防止样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4)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
2、注射器采血管
注射器采血管适用于小样本量的检验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操作灵活,可根据需求调整采血量;
(2)容量较小,适用于少量样本检验;
(3)注射器采血管需自行封管,易发生污染和交叉感染。
3、EDTA抗凝采血管
EDTA抗凝采血管适用于血液学检验,具有以下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EDTA能够与钙离子结合,抑制血液凝固;
(2)EDTA对红细胞形态和酶活性影响较小,有利于血液学检验;
(3)EDTA抗凝采血管需在采集后立即颠倒混匀,以保证样本质量。
4、肝素抗凝采血管
肝素抗凝采血管适用于生化、免疫学检验,具有以下特点:
(1)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活性,防止血液凝固;
(2)肝素对红细胞形态和酶活性影响较小,有利于生化、免疫学检验;
(3)肝素抗凝采血管需在采集后立即颠倒混匀,以保证样本质量。
5、非抗凝采血管
非抗凝采血管适用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验,具有以下特点:
(1)无抗凝剂,避免抗凝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采集后需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以免样本变质。
采血容器选择指南
1、根据检验项目选择采血容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血液学检验:选用EDTA抗凝采血管;
(2)生化、免疫学检验:选用肝素抗凝采血管;
(3)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验:选用非抗凝采血管。
2、根据样本量选择采血容器
(1)小样本量:选用注射器采血管;
(2)中样本量:选用真空采血管;
(3)大样本量:选用真空采血管或注射器采血管。
3、根据操作便捷性选择采血容器
(1)操作便捷:选用真空采血管;
(2)操作复杂:选用注射器采血管。
采血容器选择在医疗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检验项目、样本量、操作便捷性等因素,合理选择采血容器,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