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网络数据法实施条例》旨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条例详细解读了数据保护、处理规则,为数据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颁布了《数据安全法》,旨在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为进一步细化数据安全保护制度,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21年12月30日发布了《网络数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文将对《条例》进行解读,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参考。
1、明确数据安全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条例》对数据安全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包括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活动,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并针对不同类型数据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措施。
2、规范数据处理活动
《条例》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1)数据处理主体应依法取得数据收集、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
(2)数据处理主体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数据安全要求。
(3)数据处理主体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4)数据处理主体应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包括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3、加强数据安全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条例》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包括:
(1)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市、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保障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条例》对数据安全事件应对进行了规定,包括:
(1)数据处理主体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数据处理主体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轻事件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国家建立数据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数据处理主体应按规定报告数据安全事件。
5、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条例》鼓励数据处理主体开展数据开发利用,并规定以下措施:
(1)支持数据处理主体开展数据安全技术研究,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2)鼓励数据处理主体依法开展数据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
(3)支持数据处理主体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数据治理。
《网络数据法实施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主体应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共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