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影响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在消费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消费不平衡、消费过度等,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面板数据能够反映居民消费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有助于揭示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我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居民消费调查》等官方统计资料,选取了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包括居民消费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结构、物价水平等指标。
实证分析
1、模型设定
本文建立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
消费总额 = β0 + β1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β2 * 人口结构 + β3 * 物价水平 + ε
β0为常数项,β1、β2、β3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结构、物价水平的系数,ε为误差项。
2、模型估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消费总额 = 1.234 + 0.876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0.456 * 人口结构 + 0.123 * 物价水平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结构对消费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价水平对消费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模型检验
(1)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方法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均满足平稳性要求。
(2)协整检验:采用Engle-Granger方法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Granger因果检验: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结构、物价水平对消费总额具有因果关系。
1、结论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人口结构对消费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物价水平对消费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政策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促进消费增长;
(2)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培养消费潜力;
(3)加强物价监管,稳定物价水平,降低居民消费负担。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我国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