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审查实施细则(2023版)》发布,为提升合规管理效能提供实操指南。细则详细阐述合规审查流程,助力企业构建全面合规体系。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全面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合规审查工作,本细则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合规审查实施细则,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防范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合规审查的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
1、全面性原则:合规审查应涵盖企业各项业务、各部门、各环节,确保合规要求贯穿企业运营全过程。
2、实质性原则:合规审查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及对合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3、动态性原则:合规审查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审查内容和标准。
4、责任性原则:合规审查应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合规审查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目标
1、提高企业合规意识,强化合规文化。
2、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降低合规风险。
3、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合规审查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架构
1、企业设立合规审查委员会,负责制定合规审查制度、审批合规审查报告、监督合规审查工作。
2、合规审查委员会下设合规审查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合规审查工作。
(二)审查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审查准备:合规审查办公室根据合规审查制度,制定审查计划,明确审查范围、内容和标准。
2、审查实施:合规审查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审查对象进行现场审查、资料审查、访谈等。
3、审查报告:合规审查办公室根据审查结果,撰写合规审查报告,提出整改建议。
4、整改落实:合规审查办公室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一)合规审查内容
1、法律法规合规性审查:审查企业各项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
2、内部规章制度合规性审查:审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情况是否到位。
3、业务流程合规性审查:审查企业业务流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风险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4、人员管理合规性审查:审查企业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环节是否符合合规要求。
5、财务管理合规性审查:审查企业财务制度、资金使用、会计核算等环节是否符合合规要求。
6、信息技术合规性审查:审查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环节是否符合合规要求。
(二)审查标准
1、法律法规:参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内部规章制度:参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价。
3、业务流程:参照行业最佳实践,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价。
4、人员管理: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价。
5、财务管理:参照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价。
6、信息技术: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价。
合规审查的监督与评价
(一)监督
1、合规审查委员会对合规审查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2、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合规审查工作进行专项审计。
(二)评价
1、定期对合规审查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分析合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
2、对合规审查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细则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合规审查实施细则,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防范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本细则,制定具体的合规审查方案,确保合规审查工作的有效实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