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旨在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数据体系,保障金融稳定。该办法强化数据安全监管,规范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助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数据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为加强金融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保障金融稳定,中国银保监会于近日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从《办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办法》的背景
近年来,金融数据安全事件频发,给金融机构和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严重损失,为加强金融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数据安全工作,2017年,国务院发布《网络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办法》,旨在规范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管理,提高金融数据安全水平。
1、明确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保护责任,确保数据安全,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机构数据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数据安全负直接责任。
2、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金融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数据安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对于高风险数据,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3、规范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金融机构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数据安全事件,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强化数据安全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办法》规定的金融机构,将依法予以处罚。
实施意义
1、保障金融稳定
《办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数据安全风险,保障金融稳定。
2、保护消费者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降低消费者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风险。
3、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办法》的实施将推动金融机构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究,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金融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金融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办法》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数据体系,为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