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全文发布,全面解析其内容,旨在全方位保障政务数据安全,明确责任,规范政务数据管理,加强安全防护,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了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政务数据安全,我国政府制定了《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本文将从《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与监督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务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带来了严重损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数据安全,于2019年10月正式发布《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1、定义与适用范围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务数据安全的定义,即政务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共享、开放等过程中,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破坏,以及不被非法使用、滥用,以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组织架构、数据安全责任人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3、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分类分级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将政务数据分为涉密数据、敏感数据、一般数据三类,并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根据不同等级的数据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2)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政务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日志、入侵检测等,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安全运维管理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政务信息系统运维单位加强数据安全运维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报告、应急响应、调查处理、恢复重建等流程,确保数据安全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实施与监督
1、实施主体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政府、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单位、运维单位、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等各方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
2、监督检查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政务数据安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政务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共同努力,确保政务数据安全,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