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实验室现场管理制度包括:1. 人员出入管理;2. 设备使用管理;3. 文件资料管理;4. 安全保卫措施;5. 保密宣传教育。细则及实施指南详细规定了各项管理措施的具体执行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室安全、保密。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为确保实验室各项科研活动顺利进行,保障国家秘密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要求,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保密实验室现场管理制度
1、实验室人员管理
(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提高保密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保密教育培训,了解保密知识和技能,提高保密工作能力。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2、实验室设施管理
(1)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保密标志,提醒人员注意保密。
(2)实验室门窗、通风、消防等设施应完好,确保实验室安全。
(3)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3、实验室设备管理
(1)实验室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登记、编号、分类,确保设备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实验室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实验室设备应严格按规定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功能。
4、实验室资料管理
(1)实验室资料应按照保密等级进行分类、存放,确保资料安全。
(2)实验室资料借阅、复印、传递等行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3)实验室资料应定期清理、归档,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5、实验室环境管理
(1)实验室环境应保持整洁、有序,减少安全隐患。
(2)实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应急药品等,确保应急处理能力。
(3)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6、实验室应急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实验室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确保保密工作不受影响。
实施与监督
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定期检查实验室保密工作落实情况。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履行保密义务。
3、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实验室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附则
1、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