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采购时需遵守严格规范与要求。该法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采购对象、流程及质量标准,以保障国家网络安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我国《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就包括采购方面的规范与标准,以下是依据《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采购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规定。
采购原则
1、安全优先原则:在采购过程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将网络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优先选择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产品和服务。
2、公开透明原则:采购活动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确保采购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3、合规合法原则:采购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政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效率效益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1、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要求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
2、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要求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安全防护产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用于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4、安全服务:包括安全咨询、安全培训、安全运维等,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采购要求
1、供应商资质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安全评估要求:在采购过程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组织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要求。
3、知识产权要求: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确保采购的软件系统等具备合法授权。
4、数据安全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关注采购产品和服务涉及的数据安全,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得到有效保护。
5、应急预案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事件。
采购流程
1、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内容、数量、时间等。
2、发布采购公告:在相关媒体发布采购公告,邀请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投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组织投标: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确保投标人的资质和产品符合要求。
4、组织评审:成立评审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综合评估供应商的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
5、签订合同: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6、验收交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组织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采购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