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露引发的法律责任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侵犯隐私权、损害商誉等。追究法律责任需明确责任主体、损失程度,法律保护与责任追究并行不悖,旨在维护数据安全与个人权益。
本文目录导读:
在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个人乃至国家的重要资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泄露事件也日益增多,给个人隐私、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数据泄露,我国法律如何规定责任追究?本文将从数据泄露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追究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数据泄露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数据泄露事件中,泄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可能承担以下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对于因数据泄露导致的损失,如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隐私权、财产权受损等,泄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赔礼道歉:在必要时,法院可判决泄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2、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1)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
(2)未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的;
(3)未按照规定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
(4)未按照规定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审计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未按照规定报送网络安全信息或者不如实报送网络安全信息的。
3、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通过窃取、收买、非法提供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数据泄露事件,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其他相关罪名,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
数据泄露的法律责任追究方式
1、民事诉讼
当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受害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泄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对于违反网络安全法规定的数据泄露事件,相关部门可依法对泄露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追究
对于构成犯罪的泄露者,司法机关可依法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数据泄露事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受到了高度重视,面对数据泄露,各方应增强法律意识,切实履行法律责任,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