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解析了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公式,包括其原理、公式及实际应用策略。通过深入探讨,为分布式光伏屋顶的阴影测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布式光伏屋顶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具有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优点,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受到阴影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发电效率,研究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公式及其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公式
1、基本原理
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公式基于太阳光入射角和反射角、光伏组件倾斜角度、建筑物形态等因素,通过模拟太阳光在屋顶表面的传播过程,计算出阴影面积占屋顶总面积的比例,从而得出光伏发电量的影响程度。
2、测算公式
(1)太阳光入射角θ的计算
θ = arcsin(sinφ * cosδ + cosφ * sinδ * cosα)
φ为纬度角,δ为太阳赤纬角,α为当地地方时角。
(2)反射角β的计算
β = arcsin(sinθ / (sinφ * cosδ + cosφ * sinδ * cosα))
(3)光伏组件倾斜角度γ的计算
γ = β - arcsin((h * sinφ * cosδ + (L - h) * sinδ * cosα) / L)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为光伏组件与水平面的距离,L为光伏组件的长度。
(4)阴影面积S的计算
S = S0 * (1 - (sinγ / sinβ)^2)
S0为光伏组件面积。
(5)阴影率ρ的计算
ρ = S / S0
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应用策略
1、阴影区域划分
根据测算出的阴影率,将屋顶分为阴影区、部分阴影区和无阴影区,阴影区为光伏发电效率较低的区域,部分阴影区为发电效率受影响较小的区域,无阴影区为发电效率较高的区域。
2、光伏组件优化布局
针对阴影区域划分结果,对光伏组件进行优化布局,在无阴影区尽量增加光伏组件数量,提高发电效率;在部分阴影区,适当增加光伏组件倾斜角度,降低阴影影响;在阴影区,采用跟踪系统或调整光伏组件倾斜角度,尽量减少阴影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光伏组件选型
根据阴影区域划分结果,选择适合的光伏组件,在无阴影区,选择发电效率较高的光伏组件;在部分阴影区,选择发电效率较高且抗阴影能力较强的光伏组件;在阴影区,选择抗阴影能力强的光伏组件。
4、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阴影因素,优化系统配置,增加电池储能系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逆变器优化控制策略,降低阴影影响。
5、阴影监测与预警
建立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阴影变化,当阴影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发出预警,提醒用户采取措施,降低阴影影响。
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公式及其应用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测算阴影区域,优化光伏组件布局和选型,降低阴影影响,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加强阴影监测与预警,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屋顶阴影测算及其应用策略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应用策略分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