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为最新版本,旨在规范数据采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与合法权益。办法强调数据采集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明确了数据采集主体、范围、方式及法律责任。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加强数据采集管理,规范数据采集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采集原则
1、合法原则:数据采集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合理原则:数据采集活动应当遵循合理、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采集。
3、诚信原则:数据采集主体应当诚实守信,不得伪造、篡改、泄露数据。
4、安全原则:数据采集主体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采集主体及范围
1、数据采集主体:本管理办法所称数据采集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
2、数据采集范围:包括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公共信息等各类数据。
数据采集流程
1、数据采集申请: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向相关部门提出数据采集申请,说明采集目的、范围、方式等。
2、数据采集审批:相关部门对数据采集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数据采集实施:数据采集主体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数据采集。
4、数据采集监督:相关部门对数据采集活动进行监督,确保数据采集合规。
数据采集规范
1、采集目的明确:数据采集活动应当有明确的采集目的,不得以不正当目的采集数据。
2、采集方式合法:数据采集主体应当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采集数据,不得采取非法手段。
3、采集内容合理:数据采集内容应当与采集目的相符,不得过度采集。
4、采集过程透明: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公开采集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数据保护与安全
1、数据保护:数据采集主体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丢失。
2、数据安全:数据采集主体应当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法律责任
1、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未依法采集数据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2、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泄露、篡改、丢失数据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附则
1、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负责解释。
3、本管理办法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通过以上办法,旨在规范数据采集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