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纲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计算机视觉核心理论和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全面学习视觉感知技术。涵盖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关键技术,强化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目录导读:
课程概述
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旨在培养研究生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入理解,掌握视觉感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解决视觉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涵盖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旨在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算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熟悉计算机视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图像处理、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人脸识别等;
4、具备独立进行计算机视觉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1、计算机视觉基础
- 视觉感知系统:视觉生理学、视觉心理学、视觉信息处理;
- 图像处理基础:图像表示、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
- 视觉模型:几何模型、物理模型、统计模型。
2、图像处理技术
- 图像滤波:均值滤波、高斯滤波、中值滤波;
- 图像边缘检测:Sobel算子、Prewitt算子、Canny算子;
- 图像分割:阈值分割、边缘分割、区域分割、基于知识的分割。
3、目标检测与识别
- 特征提取:HOG、SIFT、SURF、ORB;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Faster R-CNN、YOLO、SSD;
- 人脸识别:特征提取、特征匹配、人脸属性分析。
4、图像分割与语义分割
- 图像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基于边界的分割、基于模型的分割;
- 语义分割:语义分割算法、深度学习在语义分割中的应用。
5、计算机视觉应用
- 视频处理:视频跟踪、动作识别、视频分类;
- 视觉导航与SLAM:视觉里程计、SLAM算法;
- 视觉辅助设计与虚拟现实。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指导、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实验报告(30%)、课程论文(30%)、期末考试(10%)。
教学进度安排
1、第一周:课程介绍、计算机视觉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第二周至第四周:图像处理技术;
3、第五周至第八周:目标检测与识别;
4、第九周至第十二周:图像分割与语义分割;
5、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计算机视觉应用;
6、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课程论文撰写;
7、第十七周:课程论文答辩;
8、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教学资源
1、教材:《计算机视觉》(Pierre Soille 著);
2、讲义: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的讲义;
3、网络资源: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在线课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视觉感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