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风险审查办法》规定企业合规风险审查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南,旨在规范企业合规风险审查流程,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为加强企业合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合规水平,防范和化解合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合规风险审查办法。
合规风险审查范围
1、重大决策:涉及企业战略、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事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合同管理:涉及企业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销售、租赁、技术服务等合同。
3、人力资源:涉及企业招聘、薪酬、福利、培训、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4、财务管理:涉及企业财务制度、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税务筹划等财务管理事项。
5、信息技术:涉及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事项。
6、其他:涉及企业其他可能产生合规风险的领域。
合规风险审查流程
1、提出审查申请: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向合规管理部门提出合规风险审查申请。
2、形成审查方案:合规管理部门根据审查申请,制定详细的审查方案,明确审查范围、内容、时间、人员等。
3、开展审查工作:审查小组按照审查方案,对企业相关业务、制度、流程等进行全面审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形成审查报告:审查小组根据审查情况,形成合规风险审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5、完成整改:相关部门根据审查报告,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6、跟踪监督:合规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合规风险审查要求
1、审查内容全面:审查应涵盖企业合规风险的各个方面,确保审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审查程序规范:审查程序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确保审查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审查结果客观:审查结果应客观、公正,不得隐瞒、歪曲事实。
4、审查报告详实:审查报告应详实、具体,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5、整改措施有效:整改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追究
1、对违反本合规风险审查办法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对未按要求开展合规风险审查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
3、对因违规操作导致企业遭受重大合规风险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办法由企业合规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执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