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政务数据录入管理办法》规范政务数据录入流程,旨在构建高效、准确、安全的政务数据管理体系,提升政务数据质量与使用效率。
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为加强政务数据录入管理,提高政务数据质量,确保政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政务数据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政务数据录入过程中,对数据质量、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管理。
数据录入要求
(一)数据真实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政务数据录入应当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不得虚构、篡改、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数据。
(二)数据准确性
政务数据录入应当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数据进行校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性。
(三)数据完整性
政务数据录入应当确保数据完整性,不得遗漏重要信息,确保数据全面、完整。
(四)数据及时性
政务数据录入应当及时更新,确保数据时效性。
数据录入流程
(一)数据采集
1、明确数据采集范围和内容,制定数据采集计划。
2、采用科学、规范的数据采集方法,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准确。
3、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为后续录入提供基础数据。
(二)数据录入
1、建立数据录入标准,明确数据格式、字段、编码等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选用合适的数据录入工具,提高数据录入效率。
3、严格按照数据录入标准,进行数据录入操作。
4、对录入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准确性。
(三)数据审核
1、建立数据审核机制,明确审核流程和责任人。
2、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修正。
3、对审核合格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为后续应用提供支持。
数据安全与保密
(一)数据安全
1、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2、采用加密、脱敏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3、定期对数据安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数据保密
1、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政务数据保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明确数据保密等级,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3、加强对数据保密人员的培训,提高保密意识。
监督与考核
(一)监督
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应当加强对政务数据录入工作的监督。
2、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对数据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整改。
(二)考核
1、建立数据录入工作考核机制,对数据质量、安全、规范等方面进行考核。
2、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数据录入人员提高工作质量。
附则
(一)本办法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