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数据治理管理办法》发布,旨在构建新时代数据安全与合规治理体系。办法强调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治理流程,确保数据安全与合规,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安全与合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数据资源价值发挥的关键因素,为加强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我国发布了《数据治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深入解读《办法》内容,以期为我国数据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的背景与意义
1、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数据资源日益丰富,数据治理需求日益迫切,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治理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一致现象严重;
(2)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孤岛现象普遍;
(3)数据安全风险较大,数据泄露、篡改等事件频发;
(4)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亟需制定数据治理管理办法,规范数据治理工作。
2、意义
《办法》的发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2)有利于促进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3)有利于加强数据安全,防范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
(4)有利于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治理原则
《办法》明确了数据治理的原则,包括:
(1)依法依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数据治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2)安全可控: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范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
(3)开放共享:促进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
(4)质量优先: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5)创新驱动: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数据治理工作不断优化。
2、数据治理主体
《办法》明确了数据治理主体,包括:
(1)数据所有者:负责数据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
(2)数据管理者:负责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
(3)数据使用者:负责数据资源的利用,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3、数据治理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规定了数据治理流程,包括:
(1)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范围、标准和方法,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存储:建立数据存储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3)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和挖掘,提高数据价值;
(4)数据应用:推动数据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应用,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4、数据治理保障措施
《办法》提出了数据治理保障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明确数据治理职责;
(2)加强数据治理队伍建设,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3)加大数据治理投入,保障数据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数据治理宣传,提高全社会数据治理意识。
《数据治理管理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治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应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共同推进数据治理工作,为我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数据安全治理策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