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法》共分为7章54条。法律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监管、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定。深度解析涵盖章节结构及具体条款,旨在确保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合理利用。
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安全法概述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为了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法律,自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共分为7章84条。
数据安全法章节结构
1、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6条,明确了数据安全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执法主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第二章: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本章共14条,规定了国家数据安全战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等内容。
3、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本章共12条,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以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4、第四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
本章共10条,规定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程序、内容、要求等,以及数据安全监测的制度和要求。
5、第五章: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本章共10条,明确了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的原则、程序、措施和要求。
6、第六章:法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章共8条,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7、第七章:附则
本章共4条,对数据安全法的施行日期、解释权、修改程序等进行了规定。
数据安全法具体条款解析
1、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明确了数据安全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执法主体,第三条规定了数据安全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活动中的数据安全保护,第四条规定了数据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依规、安全可控、责任明确、保护权益等。
2、第二章: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第二章规定了国家数据安全战略、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等内容,第十条规定了国家应当制定数据安全战略,明确数据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第十七条规定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组织机构、数据安全责任制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等。
3、第三章: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第三章明确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以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数据分类分级的原则,包括按照数据类型、敏感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分类分级,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第四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
第四章规定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程序、内容、要求等,以及数据安全监测的制度和要求,第三十条规定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第三十二条规定了数据安全监测的制度和要求,包括建立数据安全监测体系、制定数据安全监测计划等。
5、第五章: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第五章明确了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的原则、程序、措施和要求,第三十八条规定了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的原则,包括及时、有效、协同、公开等,第三十九条规定了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的程序,包括事件报告、调查处理、信息发布等。
6、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十四条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包括非法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个人信息等,第四十五条规定了违反数据安全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对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据安全法的章节结构和具体条款进行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部法律,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