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率合理范围界定及优化策略探讨,关注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范围需结合行业特点和资源特性确定,优化策略包括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产业链协同。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资源综合利用率,即指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至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将从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界定、合理范围探讨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界定
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内资源利用效率的量化指标,具体而言,资源综合利用率可以表示为:
资源综合利用率 = (已利用资源量 / 可利用资源总量)× 100%
已利用资源量指在特定时期内,已开发、加工、消耗的各类资源量;可利用资源总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区域内可供开发、加工、消耗的各类资源总量。
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探讨
1、国际标准
国际上,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标准尚未统一,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一般在4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如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一般在20%左右。
2、国内标准
我国对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标准尚无明确规定,但根据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这一标准对于我国资源利用现状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合理范围
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以及我国资源现状,我们认为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应介于30%至50%之间,这一范围既符合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又能促使我国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优化策略
1、技术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管理创新
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监管,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等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3、产业结构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4、公众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资源综合利用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资源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资源综合利用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体现,合理界定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范围,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标签: #优化策略研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