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涵盖档案数字化、存储与备份等关键环节。备份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资源安全,细则明确了备份策略、周期、存储介质及应急恢复流程,保障档案信息长期可用。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档案资源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完整、安全与可用,确保国家档案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制度目标
1、建立健全数字档案资源备份管理体系,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2、规范数字档案资源备份工作,提高备份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提高备份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备份工作的顺利进行。
4、保障国家档案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1、备份范围
(1)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的数字档案资源。
(2)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资源。
(3)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数字档案资源。
2、备份方式
(1)采用磁带、光盘、硬盘、固态硬盘等介质进行备份。
(2)采用云存储、分布式存储等方式进行备份。
(3)采用加密、压缩等技术提高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备份周期
(1)定期备份:根据档案资源的性质和重要性,确定备份周期,如每日、每周、每月等。
(2)实时备份: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数字档案资源,实行实时备份。
4、备份流程
(1)备份前,对备份介质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2)备份时,按照备份范围和备份周期,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备份。
(3)备份完成后,对备份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完整无误。
(4)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场所,并定期检查。
5、数据恢复
(1)制定数据恢复方案,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2)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提高数据恢复能力。
(3)在数据恢复过程中,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6、备份工作责任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明确备份工作负责人,负责备份工作的组织实施。
(2)备份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备份工作的具体操作。
(3)对备份工作实行责任制,确保备份工作质量。
制度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2、加大投入,购置必要的备份设备和软件,提高备份工作水平。
3、加强培训,提高备份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4、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3、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