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水平探讨
一、引言
资源综合利用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成为了缓解资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资源综合利用率一般是多少才合适呢?这不仅取决于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还受到技术水平、经济成本、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资源综合利用比例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并提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建议。
二、资源综合利用比例的计算过程
资源综合利用比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综合利用资源所获得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与资源总价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源综合利用比例 = (综合利用资源所获得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 资源总价值)× 100%
某企业在一年内消耗了 100 吨煤炭,80 吨用于发电,20 吨用于生产煤化工产品,假设发电的收入为 50 万元,煤化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 30 万元,煤炭的采购成本为 40 万元,则该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比例为:
资源综合利用比例 = (50 + 30)/ 40 × 100% = 200%
这意味着该企业通过对煤炭的综合利用,实现了资源价值的 2 倍增长。
三、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一)资源类型和特点
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不同的综合利用潜力和难度,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选矿、冶炼、深加工等环节,而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综合利用则主要涉及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资源的品位、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也会影响其综合利用效率。
(二)技术水平
技术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新型选矿技术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品位和回收率,采用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经济成本
资源综合利用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包括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生产运营等方面的成本,如果综合利用的成本过高,超过了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就缺乏积极性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在确定资源综合利用率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
(四)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如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政府还可以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管,确保企业依法依规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四、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
(一)根据资源类型和特点确定
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不同的综合利用潜力和难度,因此其合理的综合利用率也会有所不同,对于金属矿产资源,一般认为其综合利用率应达到 80%以上;对于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其综合利用率应根据具体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来确定。
(二)结合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考虑
资源综合利用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因此在确定其合理的综合利用率时,需要考虑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当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时,企业就有积极性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应该是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三)参考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资源综合利用率普遍较高,在确定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范围时,可以参考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建议
(一)加强技术研发
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二)完善政策法规
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如提高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政策的标准和范围,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监管执法
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依法依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四)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六、结论
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合理水平取决于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技术水平、经济成本、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在确定资源综合利用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要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