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量与QPS:深入解析两者关系及差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领域,吞吐量(Throughput)和每秒查询率(Queries Per Second,QPS)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吞吐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QPS,它们在定义、计算方式、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区别与联系。
一、定义
1、吞吐量
- 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或者传输的数据量,它衡量的是系统整体的处理能力,包括处理成功的、失败的以及正在处理中的所有任务,一个网络服务器在一分钟内处理了1000个HTTP请求,不管这些请求的响应状态如何,这一分钟内的吞吐量就是1000个请求,在数据传输方面,如果一个硬盘在10秒钟内写入了500MB的数据,那么它的吞吐量就是50MB/秒。
2、QPS
- QPS主要是指每秒能够处理的查询数量,这里强调的是查询操作,并且通常是指成功的查询操作,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每秒能够成功响应的查询语句数量就是QPS,如果在一秒内,数据库系统成功处理了100个查询语句,那么这个系统的QPS就是100。
二、计算方式
1、吞吐量的计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于处理请求的系统,吞吐量的计算是在特定时间周期内统计接收到并处理(包括处理中的)的请求总数,然后除以这个时间周期得到,公式为:吞吐量 = 总请求数/时间周期,时间周期可以是秒、分钟、小时等,在网络传输中,吞吐量 = 传输的数据总量/时间周期,数据总量的单位可以是字节、位等。
2、QPS的计算
- QPS的计算是统计单位时间(通常为每秒)内成功处理的查询数量,它需要精确地统计那些按照预期成功执行查询操作的次数,如果要计算一个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QPS,需要先统计这段时间内每个秒的成功查询数量,然后求平均值。
三、两者的联系
1、相互关联
-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QPS可以作为吞吐量的一部分来考虑,当系统主要处理查询类操作时,QPS是吞吐量中成功查询部分的一个量化指标,一个Web服务只提供查询功能,没有写入等其他操作,那么这个系统的QPS就非常接近其吞吐量(假设没有查询失败的情况)。
- 从整体性能评估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无论是提高吞吐量还是QPS,都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处理能力。
四、两者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包含范围
- 吞吐量的范围更广,它包含了所有的请求处理情况,包括失败的请求、正在处理的请求等,而QPS只关注成功的查询操作,不涉及失败的查询或者其他非查询类的操作,一个服务器在处理100个请求时,其中80个是查询请求,20个是写入请求,并且80个查询请求中有70个成功,10个失败,此时吞吐量是100,而QPS是70。
2、应用场景侧重
- 吞吐量更适合用于评估系统整体的工作负载处理能力,比如在评估一个大型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系统时,吞吐量可以反映出系统在高峰期能够处理的订单总量(包括处理中的订单),而QPS更侧重于对查询密集型系统的性能评估,如搜索引擎、数据库查询系统等,对于搜索引擎来说,用户主要是进行查询操作,QPS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搜索引擎每秒能够处理的有效搜索请求数量,从而衡量其搜索服务的性能。
吞吐量不能算QPS,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定义、计算方式、包含范围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的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中,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准确地选择和使用这两个指标,以全面、有效地衡量系统的性能状况。
评论列表